馮小剛,中國當代數一數二的大片導演之一,是每年賀歲時總叫觀眾有所期待的名字,今年換了聖誕檔期,於全國公映他的新片《集結號》。作為一部高成本的黃金檔期大製作,《集結號》穩妥地擔當了它的角色,沒有讓片商、影院商失望,但對觀眾來說,它的嚴謹製作、政治正確以至壯觀場面的炮製,恐怕不過是一次令人看得感官高漲,卻無法叫人心動的演繹。
對於觀「看」電影的我,會說,這部電影滿足了一個大男孩的英雄感。片中的男主角谷子地,活脫脫就是一個叫眾人期待的悲劇英雄角色。他英勇、具男子氣概、有大哥風範、對戰爭中死去的兄弟可謂義薄雲天,能鍥而不捨為他們找響應有的尊嚴。他在片中的堅持與執著,就叫人想起張藝謀多年前的《一個都不能少》中的鄉村年青女教師。這樣的一個角色,放在一部講求政治正確的中國戰爭片裡,討好了政治上的方方面面,然而對於觀「賞」電影的我,整部片所流露的悲劇英雄氣概,卻只不過「堅硬的稀粥」,喝下去挺熱的,只是肚子仍感有點空虛。
《集結號》無法叫人想起馮小剛就是那位昔日曾拍過《手機》、《天下無賊》的話題導演。過去的城市奇觀、人性透視、靈慾掙扎,在今天的《集結號》全都失去位置,有的只是馮導演明媚春光的意圖。戰爭在他的鏡頭下,不再是對與錯的價值判斷與討論,而是英雄與狗雄的分別。為國捐驅,人人有責。在三、四十年代,兵械匱乏的紅軍,就像心口掛著勇字的精兵,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更甚者,從黨的軍校改造培育出來的,就是一個模樣,以黨為先,其餘一切在後。明知要犧牲,也都要向敵陣沖沖沖,在今日兩岸猿聲啼不盡、選舉又在三月時,馮小剛的《集結號》背負著重責,向著廣大同胞的心裡沖沖沖,說明紅軍天不怕地不怕,最怕是胸口無襟章、死後無鳴槍。
英雄,受人敬仰,更可能助後人蒙福;狗雄,貪生怕死者,為人唾罵,更甚者是禍延後代,受盡鄉里鄰人的白眼。都說中國人的眼是紅的,白的總叫人難受。來到今天《集結號》的馮小剛,叫同胞們看到具有中國特色的紅眼症,唯紅一切是。而馮小剛也不無一點幽默的是,片中的谷子地最後都是幾近盲的,因此在他心中更確定了紅的地位。
回看這個新年檔期,《投名狀》以巨星掛帥,淺談兄弟情,深談政治叫人難為之苦,實有一份憤慨於其中。而《集結號》則相反,時局政治只能獨沽一味,不能深談,而兄弟情倒成歌頌對象,敢言與李安《色戒》處於同一境地,談的都是時艱之外,種種生命中難以承受的「輕」。但李安與馮小剛不同的是,李安深諳把俗世慾望轉化成商業之避世之途,馮小剛在離開城市之後回到戰場卻成了人浮言輕,既無過去銳利詞鋒,亦無昔日的紮實話題,只如堅硬的稀粥,叫人期待,也叫人失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