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不同釣場的咬鉛配置

對不同釣場的咬鉛配置要有不同的應對辦法。
首先是白沫帶。白沫帶的結構是:在腳下岩邊有強力往深層灌入的浪花,但稍週邊即是大量向上湧起的氣泡,這些氣泡會造成一個水勢劇烈翻騰且快速向外推移的範圍,並且在越接近岸邊的地方越厚、影響越深,離岸越遠則越薄、影響水層越淺。因此,想釣躲在白沫區之中或白泡沫下方的魚時,不妨將重量比較大的咬鉛置於釣組下側,以免子線、釣鉤太容易被氣泡浮起。
反撥潮,在這個區域裏,水勢會快速往外推,力量相當強大,且淺層的流速明顯比深處快。所以,拋入釣組時首先需注意讓浮標在靠近岸邊處落水,釣組漂移過程中還要時常帶住浮標,讓子線、釣鉤跟上浮標漂的速度,等它們跑到最前面時再放線讓整個釣組繼續向外移動。配咬鉛時應遵循越重的鉛位置越高的原則,以免釣鉤漂得太慢。
暗礁區,因為水下環境不易從陸地上明確識別,同時暗礁區水流往往又相當紊亂、複雜,所以在這種地方垂釣就必須小心掛底。當發覺暗礁區中吸引水流甚強時,釣組可設計成輕一些、漂一些的,咬鉛少而離釣鉤遠些最好用,否則極易掛底。如果吸引水流比較微弱的話,就需要將咬鉛重量適度往釣鉤處移動了,因為這樣可以幫助釣組抓住水流。
潮目帶,這種地方流況也相當雜亂。但因潮流的撞擊或摩擦也會消耗能量,故水流速度會變慢,而且通常潮目形成的位置離岸較遠,深度也多半較大,沒有釣組掛底的疑慮。因此可采載重稍大的浮標,搭配數量少且分散的咬鉛,然後充分運用操竿控線手法,使釣組隨時呈現浮標在後、釣鉤在前的理想狀態。
本流帶,因為流速過快的水勢不僅使釣組狀態極難掌握,尤其是本流邊緣水勢迴旋的區域。不過,因為水流力量過於強大,往往使得迴旋帶之中也流速甚快,正常釣組根本難以維持釣棚深度,所以必須采過量配鉛的方式下竿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