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養鴿,人的因素是主導

養鴿的人有一個“毛病”,就是幾個鴿友聚在一起愛侃“鴿經”,也就是自己的一些養鴿心得體會。  

  在與鴿友在一起侃鴿時,有一個話題反復被說起,那就是:“某某人何時引進了某某銘鴿,又一個某某人何時又引進了某某銘鴿,有機會到某某人那裏引進個小鴿或是鴿蛋什麼的”,言外之意有了銘鴿就了不得了,冠軍就在眼前了!?  

  鴿子只是個動物,具體要讓它成就什麼樣的功績,那還需要人來進行操控。這個操控的細節就在於平時的日常管理。重引進,輕管理,到頭來是“竹藍打水??一場空”。  

  無論是飼養中國化的“國血”精品,還是飼養進口來的“外血”銘鴿,咱們還是先不要急著研究名人銘鴿的育種公式,咱們先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天的飼養工作。  

  首先,衛生條件。飼料是否衛生、飲水是否衛生,沒有地網的情況下,每天清理衛生是否徹底、是否及時。有沒有做到定期除蟲、疾病預防。有些鴿友依然是老一套的養法,鴿棚衛生幾天或是好多天打掃一次,飲水放上一大罐,喝完了為止。管他是育雛期還調養期,一年四季都在下蛋,除蟲、疾病預防,想起來處理一下,想不起來拉倒。  

  其次,飼喂條件。飼料是否還是單一。無論是“國血”還是“外血”,飼料的供給應該是多樣化的,有些工薪鴿友省吃儉用,花了一些代價引進了一批優良鴿種,但是在飼料上卻又不舍得了,一年365天,有300天都是清一色的玉米,偶爾喂一點豌豆或是小麥就很不錯了。那我們就少而精的養!俗話說:“十只老鼠喂貓貨,一只老虎能擋道”。“賽鴿能歸巢,靠血統。賽鴿有速度,靠體力。”這是賽鴿前輩們總結的經驗,已成為賽鴿界的定論。  

  再有,訓放條件。一個賽季來臨之前,平時的訓放是否到位。有些鴿友只是注意到了賽鴿的狀態,羽毛緊、身子輕、眼砂亮麗、皮膚乾淨充滿血絲,就開始盲目樂觀,要知道由其是每年的春賽一開始訓放,掉鴿子的機率是最大的。賽鴿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,身體的各個器官好比一輛新車的發動機和各個部件,沒有聽說過那個內行的司機把剛到手的新車就猛加油門、猛提速、猛跑。道理很簡單,剛到手的新車無論它性能再怎麼好,也要一點一點的跑,這樣才不至於把新車的發動機或是其他部件拉壞。賽鴿界有一句行話:“把鴿子放醒,放透”。  

  在《李梅齡其人其鴿》一書中講到過:“在抗戰時期,人吃的糧食都很困難,並且當時日本軍隊不允許中國人有賽鴿活動。李梅齡先生就把鴿子數量減少,並且飼料裏豌豆的比率一直不減,有機會就偷偷將鴿子帶出去訓放。”  

  就是因為李梅齡先生在飼養與管理上有一套科學的方法,所以比較純正的李種,前胸寬、肌肉飽滿、骨骼硬、粗壯、身子長,跟當今引進的外血在體格上是一樣的。那為什麼流落到民間的李種很多就變了樣呢?前胸也窄了、肌肉也癟了,整個身體也散了,就是他們的飼養條件跟不上,讓原本很漂亮的李種走了樣。把現今很響得詹森鴿用粗放的管理繁殖上數代,它也會面目全非。  

  以前在網上看過介紹臺灣賽鴿豪強們訓放賽鴿。他們在一賽季來臨之前,要把鴿子訓放上一、二十趟。當然,我們也沒必要去照搬他們的方法。  

  你要是問十個鴿友,十個鴿友會說出十多個他自己獨特的方法。 我們因地制宜,總結出一套科學的、適合自己的管理和訓放的方法。  

  養鴿,是一個細活、慢活。就如同煎藥,煎到一定火候,這藥湯才能治病救人。  

  不要小看養鴿人這個群體,在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是出類拔萃的“雜家”,這個“雜家”可不得了,他們的學識廣博。語文、天文、地理、數學、外語、物理、生物、化學、醫藥、建築等等,這都是他們在養鴿當中所涉獵的學科。由其是當代的養鴿人,要想在賽鴿場上逐鹿、問鼎,就要不斷給自己充電,讓自己成為一位合格“雜家”。  

   因為,養鴿,人的因素是主導。
返回列表